近日,2024金融业科创科普大赛公布多个奖项,苏州农商银行呈报的《“践行普惠金融,美好一点不少”----苏州农商银行的生僻字改造之道》,以新颖的视角、精彩的画面、真挚的话语,介绍了生僻字的由来以及由生僻字带来的问题,生动展示了苏州农商银行对生僻字的一系列改造内容和改造成果,荣获短视频赛科学普及奖。
银行业务逐渐数字化,但是因为输入法对生僻字的支持并不完善,计算机系统默认的字符集无法覆盖所有生僻字,导致在账户姓名、地址等个人信息字段,以及一些特殊的金融产品名称中出现生僻字时,有些生僻字字段被转化为“?”或“ ”,有的客户无法通过人行身份联网核查、无法在第三方APP上绑定银行卡、个人所得税无法实名退税,有时系统无法正确显示或打印……这些问题大大降低了客户金融服务获得感,不仅影响客户资料的准确性,还易造成开销户、转账等重要交易错误的严重后果。
在实际工作中,苏州农商银行曾经遇到两个典型的生僻字案例:“䶮”和“鑑”。一位客户是名字中带有生僻字“䶮”,该客户来苏州农商银行办理银行卡时身份核查失败,后经柜面核实,通过授权强制开卡,核心数据库姓名字段存储为“?”,但因户名比对不一致,客户他行资金无法转入本行。另一位客户,因为行内户名为“某(钅监)”,但是社保局记录为“某鑑”(繁体字),导致其社保代发业务交易失败。
自人民银行发布并实施《JR/T 0253-2022金融服务生僻字处理指南》以来,苏州农商银行着手开展生僻字改造,通过升级核心系统字符集、更新应用及硬件大字库、应用云字库和云输入法、优化电子输入系统等技术手段,从输入输出、传输转化、存储、身份核查、户名比对五个方面进行改造,助力弥合生僻字带来的“数字鸿沟”。该项目将于本月正式上线,预计本次改造升级后,可解决苏州农商银行核心系统、柜面、手机银行等渠道大部分生僻字问题。
未来,苏州农商银行将以生僻字治理工作为契机,聚焦解决特殊客群“数字鸿沟”,提供个性化金融服务,切实提高客户对金融服务的获得感与满意度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