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学习强国】江苏苏州农商银行深耕“蓝海”市场 激发消费金融新活力

发布日期:2024年12月03日

  今年以来,国务院印发《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方案》,工业和信息化部等部门印发《推动工业领域设备更新实施方案》,相关政策标准不断完善。江苏苏州农商银行作为一家立足“三农”、深耕本土、服务小微的金融机构,积极履行责任担当,将消费金融业务作为战略转型的关键一环,致力于打造场景丰富、客群细分、体验优质的消费金融服务体系。

  苏州地区民营经济和外向型经济发达,孕育了大量优质企业,也造就了规模庞大的工薪阶层,这背后则是潜力巨大的消费能力和消费需求。因此,苏州农商银行不断下沉目标客群,跳出白领类客户的“红海”竞争市场,主动融入农户、个体工商户、工薪客群、“新市民”等庞大“蓝海”市场。

  以普惠为出发点

  创新“苏农E贷”产品。“苏农E贷”是苏州农商银行一款聚焦“政务数据+科技金融”的普惠小额信用贷款业务,自推出以来便备受青睐。它主要面向农户、个体工商户和小微企业主、工薪人群等广泛客群,额度最高可达50万元,线上申请、一次授信、随借随还、循环使用,真正实现了便捷高效的金融服务。该产品实现“7×24小时 ”系统自动审批、快速放款,客户最快可在3分钟内获得审批结果,秒级放款到账,有效解决了各类客群短期的融资需求。截至8月末,该行已成功授信“苏农E贷”客户超6.4万人,授信金额高达96.16亿元,其中消费客群占比高达74%。为了更好满足个人客户的消费信贷需求,苏州农商银行于今年9月推出了利率优惠券及免息券,最高利率优惠达到225BP,通过减费让利进一步催动促消费政策产生放大、叠加效应。2024年,“苏农E贷”全新升级,正式入选中国银行业协会编纂的《农村中小银行服务实体经济特色金融产品选编》。“苏农E贷”提高了普惠金融服务的可得性,被本地消费者权益保护委员会评选为“最受市民欢迎的消费信贷产品”。

  为农户送“贷”上门。该行开展“苏农E贷化—整村授信”模式,创新推出“5000元免息家庭备用金”优享活动,建档服务15.59万户、53.9万人;依托51家“江村驿站”农村普惠金融服务点,实现“政务、村务、商务、金融服务”四务融合服务,开展农户建档、送“贷”上门,满足农村住房改善、婚丧嫁娶、交通出行等消费需求,全面打通农户小额普惠信用贷款线上全流程服务。该行对个体工商户开展“网格化”营销,实行“整圈授信”模式,通过细分商圈、市场、街道,实现“网格化”、包片区、精细化批量营销,名单制走访和回访,扩大普惠金融服务覆盖面。该行面向工薪阶层提供个性化金融服务,通过“公私联动”“整企授信”模式有效盘活企业资源,根据企业性质和员工个人收入状况、消费习惯等,向当地优质信贷企业、该行代发工资企业等员工提供定制化的金融服务方案;启动“整企授信”促消费活动4个月来,该行工薪客群用信新增2556户、用信余额新增4.93亿元。该行针对本地“新市民”推出“‘新市民’消费备用金”,截至8月末,成功授信客户497户、授信额度1.21亿元。该行累计办理其他特定客群备用金业务3751笔,按照市场利率测算累计补贴利息130万元,真正做到了便民、惠民、利民。

  实行信用卡分期。信用卡是促消费的有效手段,苏州农商银行围绕账单分期、购车分期、装修分期等需求,助力居民改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。全行现有信用卡透支余额4.7亿元,较年初增长130%,信用卡交易笔数达到249万笔,较去年同期增长43%。8月以来,苏州农商银行乘势“双节”消费热潮,推出“支付狂欢节”活动,为消费达标客户准备了华为mate60pro、戴森吹风机等丰厚礼品,8月全行线上交易笔数突破20万笔,较7月增长42%,有效激发了市民的消费意愿。刚毕业两年的小张在太湖新城买下人生的第一套房,却在装修刚过半就花完了预算,面对圆梦新家的迫切期待,小张在苏州农商银行客户经理的帮助下,迅速申请到了一笔30万元的信用卡装修分期贷款。“没想到放款这么便捷,三天就解决了装修的资金缺口。有了这笔贷款,年前肯定能完工。”信用卡以其独特的便利性,极大地简化了现代人的消费,帮助他们在享受购物乐趣的同时,合理规划财务支出,实现资金的高效利用。

  以高效为依托点

  线下贷款业务针对非标类客户普适性强,通过线下触达方式既可以有效发现客户的潜在风险,也能够提升客户黏性和业务忠诚度,但线下贷款流程相对复杂,业务受理效率和客户体验较低,难以适应业务快速发展的需求。线上贷款业务流程便捷、操作简单,随借随还的用信模式有效解决了“短、小、频、急”的小额信用需求,可以快速、高效地实现业务推广,但线上贷款又依赖于线上数据模型,标准化要求高,“不见面”的方式难以真正培养忠诚客户,造成客户维护难度大、流失率高。

  “线上+线下”结合。为了解决这些传统信贷模式中的业务弊端,苏州农商银行建立了一套“线上+线下”“统一入口”相结合的业务模式,通过线上标准化的评级模型和准入模型,做好客户分层和基础准入,测定基础授信额度,再通过客户经理标准化的调查手段和调查模板,快速完成客户收入和资产信息的线下收集、核实和提额审批,真正做到现场办结、现场授信、现场放款,推行“以客户为中心”的整体授信模式。

  此外,为扩大金融促消费的覆盖面,苏州农商银行与微信、支付宝、京东、抖音、美团等主流线上消费渠道绑定,创造消费氛围,今年累计面向客户提供立减金返现187万元,参与人数突破10万人次,撬动消费金额高达3200万元。汽车消费作为消费领域的“四大金刚”,苏州农商银行与战略合作企业通力合作,在苏州的大众、本田、埃安等知名汽车品牌4S渠道,为客户提供专项购车补贴最高2000元;联合中石化开展了16期加油满减活动,发放补贴128万元,惠及4.3万消费人次,带动消费金额2000万元。

  以科技为立足点

  大数据支持客户“画像”。苏州农商银行通过将金融科技手段运用至普惠小额信用贷款领域,与当地大数据局进行对接,整合运用多维度的外部数据,有效打通数据链,解决信息不对称难题,实现了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在金融场景下的创新应用,精准绘制贷款客户精准“画像”。

  智能化搭建风控模型。该行自主设计开发开放银行平台,提供标准化、统一化的线上信用贷款进件服务,目前已实现与苏州信易贷综合服务平台、“苏商通”平台等本地政务平台的功能对接,形成平台推广矩阵,广大市民可以通过登录任一政务平台,自主完成贷款的申请、测额、用信和还款;建设全行级风控决策引擎,通过组件化的服务,实现规则、数据、模型的统一集成、运行及管理,提供友好的操作界面,并充分运用人工智能技术,实现风控决策的智能化,科学合理设计准入模型、授信模型和定价模型,针对细分客群建立了差异化的评分卡,实现了对客户信用风险的量化评价,有效提升业务风险管理的有效性。

  目前,苏州农商银行通过普惠小额信用贷款业务,探索实现了“大数据+人工智能”技术、“线上+线下”服务、“客群+场景”融合在消费金融场景下的创新应用,这是数字化转型支持普惠金融服务的有效尝试,也为苏州农商银行下一阶段的消费金融创新工作提供了思路和方向。今后,苏州农商银行将深耕消费金融,推动数字化转型、优化客户体验、加强风险管控、拓展场景生态,力争摸索出一条属于苏农自己的、适合零售资产业务发展、促进本地消费活力的普惠小额信贷道路,开辟零售资产转型的新赛道,为推动地方经济发展注入强劲动能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