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中国经济时报】苏州农商银行:“智”绘数币代发 塑造温“薪”服务

发布日期:2025年03月07日

  自数字人民币试点以来,苏州农商银行秉持创新精神,先行先试、积极谋划、主动作为,扎实做好数字人民币代发建设及推广工作。2024年全年,苏州农商银行累计实现数币代发46.11万笔,金额63.87亿元,为全行数字人民币业务的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。

  明确目标客群,把准业务推广“重心”

  深耕政务领域。一方面,基于全行存量代发场景,将存量政务代发单位作为数币代发优先营销对象,聚焦财政集中支付、奖补资金发放、医保月结代发等核心领域,打通数币代发渠道,推动财政、教育、医疗体系内的代发业务向数字人民币模式转换。另一方面,梳理存量无代发合作客户清单,筛选机关团体、事业单位、国资企业等潜在数币代发客户,生成营销任务表下发支行,并结合“网格化大走访”“储备客户大走访”等契机,安排管户客户经理主动上门开展针对性代发营销,强化客户维护与转化,确保存量优质客户不流失。

  紧盯合作资源。依托“党建+共建”合作机制,把握共建单位带来的潜在客户资源,通过资源整合与协同合作,积极抢占营销先机。立足源头,定位“有业务基础的客户”。从财政数币支付的交易对手出发,向已在本行开立对公钱包的支付对象重点营销数币代发,优先攻关其中的信贷客户、存款有效户和收单客户。巧妙借势,把握“能批量营销的客户”。借助合作监管单位的权威性和影响力,开展区域内特定单位的规模化拓展,如依托医保局、卫健委的引导,面向辖区内医院、卫生院、定点药店将数币代发作为金融服务新亮点,实现批量营销;借助交通局、驾校协会的牵线搭桥,针对合作驾校突出数币代发便捷、高效的优势,完成批量推广;凭借与本地政府合作举办的企业商会,面向商会成员以数币代发助力企业财务管理升级,达成批量拓展。

  强化服务效能,瞄准客户需求“靶心”

  夯实服务质量。一是组建专业团队,做好业务支撑。成立由网络金融部、公司银行部、运营管理部、金融科技部、支行联络员等相关人员组成的数币代发专项服务小组。一方面,由部门成员编制员工版及客户版数币代发操作指引、数币常见问题解答等营销手册,组织开展全行数币代发业务培训,辅助支行高效促进业务推广;另一方面,针对重点客群,由服务小组及支行派员上门服务,通过座谈会、定期驻点等方式,确保关键单位数币代发业务的有序实施。二是攻克技术难题,助推业务落地。快速解决财政单位无法开立对公钱包的现实瓶颈,提出代发过渡子钱包处理方案;同时,研发上线“数币+人民币”混合代发功能,满足代发单位多元化业务需求。三是跟进后续运维,巩固业务留存。建立数币代发业务咨询群,总行业务部门与支行联合为代发单位提供点对点线上答疑服务,针对代发单位提出的问题安排专人第一时间跟进处理,及时解决个人钱包限额、代发敏感词等突出问题,持续提升客户满意度与业务稳定性。

  丰富服务渠道。对数币代发涉及的钱包开立、账户绑定、资金兑换、明细查询等环节进行全面梳理及优化,满足存量客户与新增客户、政务单位与普通企业、线上客户与线下客户等不同客群的代发需求,打通线下柜面、线上企业网银、企业手机银行、银企平台等对公渠道的数币代发业务操作,并推出自动统计代发结果、电子回单打印等服务,显著提升业务便捷性,增强客户对数币代发的接受度和使用意愿。

  升级服务能力。立足代发单位内部需要,打造差异化代发功能,不断提升业务竞争力与客户体验。聚焦代发“起点”,提升便利度。鉴于数币代发操作主要由单位会计具体操作,且前期核心工作是搜集单位员工钱包编号,创新推出“自动导出已绑卡钱包编号”特色功能,减轻单位会计工作负担,提升其业务倾向性。同时,依托此功能,借助单位会计实现单位内部的绑卡引导,推动代发员工个人钱包自发绑卡。放眼代发“终点”,提升满意度。从数币代发的最终接收者——代发员工的需求出发,在传统代发模式基础上,推出数币代发动账提醒、钱包余额自动兑回等特色服务,增强单位员工对本行数币代发的认同感。

  深化营销激励,抓准内外双向“民心”

  激发内部动能。面向全行开展代发工资专项竞赛活动,调动数币代发营销积极性,在新拓代发客户的绩效基础上,针对新增数币代发设置额外奖励,做好全员发动,形成业务拓展内生动力。

  增强外部引力。面向代发单位开展“数币钱包绑卡、兑换领红包活动”,并在手机银行、线下柜面实现存款理财购买、民生缴费等常用交易的数币支付功能贯通,解决代发员工数币薪资使用问题,助力提升营销效率。